宜都市野生宜昌橙分布与保护
优安的觅整理编辑:
宜昌橙,拉丁名为CitrusichangensisSwingle,1907年,由英国植物学家E.H.Wilson在湖北宜昌兴山县发现,1913年,美国植物学家W.T.Swingle将其定名为宜昌橙,是芸香科的一种植物,也是柑橘属植物中最耐寒和最原始的种类。宜昌橙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保护级别为Ⅱ级(预备名录)。对丰富柑桔种类种质资源和提供柑桔属植物嫁接砧木等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宜都市地处长江三峡出口南岸,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据1990年版《宜都县志》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横碛柑园》诗中写有:‘春日清江岸,千柑二顷园……’的诗句。直至民国时期,‘横碛建柑’、‘洋河垴泡柑’畅销省内外。”柑桔属类品种如建柑、泡柑、柚子、香橼等在域内广泛分布。1960年代该市引进温州蜜柑,发展成为现在柑桔的主栽品种,到2018年止全市柑桔面积达到32万亩,产量63万吨,是农业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全国宽皮类柑桔生产的重点县市。
为摸清宜都市野生宜昌橙的分布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宜都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普查,基本掌握了宜昌橙在该市的分布、生长情况,为其保护观察和开发利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普查经过
1983年间,宜都县畜牧特产局根据湖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清江流域柑桔资源普查的要求,由时任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柑桔专家习桂芳(1936~)同志负责,组织全县各公社(即现在的乡镇)特产技术干部对所属区域柑桔资源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考察,在当时的潘湾公社张家涧大队四小队的观音岩下磨芋槽和黎坪公社云台观大队二小队乐家坡关门山分别发现了挂果野生宜昌橙群落。习先生在1983年9月18日发现张家涧的宜昌橙后非常兴奋,夜宿农家,作《登观音岩》打油诗一首:“观音磨芋槽,秋色分外娇,拔地六百米,深谷悬崖峭,三君攀爬滚,血汗取下宝,奇识宜昌橙,喜获果与苗。”记录了习桂芳与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陈选敬(1946~)、柑桔技术员易昌友于下午4时爬到海拔500多米的观音岩下磨芋槽找到了2株宜昌橙成年树,采摘18个果实,并发现了几株小苗的经过。
21世纪初,各级农业部门将宜昌橙的保护纳入了重要的工作范围,宜都市又启动了更加详细的野外调查。市农业环境保护站于2005年后又对云台观和张家涧两处宜昌橙重新进行了调查。
2016年春节期间宜都市农业局的曹绪勇同志在老家聂家河镇白家淌村听说过去有人到落骡洞天坑里采摘过野柑桔,2月17日他约农环站的彭从元等三位专业人员,在当地村民引导下考察了该天坑,发现在口面直径约70米,深30米的天坑底部有5株大的宜昌橙植株,周边还有不少的幼苗。次年4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和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植物学湖北省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刘胜祥一行四人,在宜都市农业局的相关人员陪同下又对该天坑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除宜昌橙外,还发现有“八角莲”、“阔叶十大功劳”和“细辛”等国保植物以及名贵中药材植物。刘教授认为天坑中最大的一株宜昌橙单株“树龄估计有100年以上,在全国也极少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2017年4月30日曹绪勇到白家淌村三组季家泉,在当地张姓村民陪同下,在海拔450多米的悬崖峡槽里又发现了2株宜昌橙植株,其中一株当时还开有一朵白花。
二、分布情况
宜都市目前已经发现的野生宜昌橙群落分布共有四处,每个点有2至11株成年植株和数量不等的小苗。其生长地均在海拔450至650米之间,坐落在山谷的阴坡即朝北方向,阳光照射时间短,植株多被高大乔木树冠覆盖。
云台观群落:位于现枝城镇水井坪村一组的乐家坡关门山半坡地带,该地悬崖峭壁,东北朝向,植株生长在同一悬崖高度土壤极少的碎石缝中。1983年发现,2019年9月26日廖贵新等调查时发现共有成年植株7株,其中最大的一株有2个主枝,基部直径分别为10和12厘米,上有6个分枝,树高2.5米,树幅2.5*3米,采摘到成熟初期果实3个;最小的一株树高1.5米,主杆20厘米处直径4厘米。另有几株小苗生长在崖下峭壁间。
张家涧群落:位于现聂家河镇聂家河村二组瓠脑湾观音岩下磨芋槽的一段山谷中。该槽东北朝向,植株生长在海拔480米至575米的峡谷峭壁中。2017年11月8日曹绪勇等第三次考察共发现有11株成年宜昌橙植株,幼苗若干。其中最大的一株生长在磨芋槽,位于该群落最高处,也是1983年习先生采摘18个果的同一株树。该树高3米有余,树冠幅度也在2米以上,一个主杆直径15厘米,二个一级分枝、七个二级分枝。
落骡洞天坑群落:位于现聂家河镇白家淌村五组的落骡洞天坑,在天坑底部长30米、宽8米的狭窄范围内有5株大的宜昌橙植株,大树周边和相距20米高的坡壁上发现有10余株大小不等的小树和幼苗。该天坑坐落在两山夹一冲的中间,加上天坑深达30余米,底部冬天不能见到直射的阳光。经测量这个群落中最大的一株,树高5.2米,树幅5*6米,树蔸基径43厘米,上有5个分枝,直径分别为11.5、9.8、7.8、7.4、7.0厘米,是宜都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个单株。
季家泉群落:位于现聂家河镇白家淌村三组季家泉,在村民张家屋后山谷中,西北朝向,与张家涧群落隔渔洋河,直线距离约2.3公里。该群落原有大小宜昌橙8株,其中6株于2016年冬张姓兄弟分别移植到他屋旁农田边,仅成活1株,现生长正常,另2株生长在峡谷的悬崖岩缝中,2017年4月30日曹绪勇观察到一株开花一朵,另有一个待放的花蕾。
三、形态特征
宜昌橙属芸香科植物,是柑桔属中抗寒性最强,耐瘠薄、耐阴、抗病力强的原始野生种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湖北、湖南、贵州等省。经观察宜都市现存的四个野生宜昌橙群落均属同一种植物,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在宜都的生物学观察特征如下。
树为小乔木或灌木,树高1.5~5.2米。枝干多长直锐刺,刺长1~4.5厘米,花枝上的刺多数退化。
叶属卵状披针形,大小差异很大,大的长达12厘米,宽4.5厘米,小的长4~6厘米,宽1.5~2.5厘米,顶部渐狭尖,叶缘有细小的齿;翼叶比叶身略短小至稍长不等。
花单生于叶腋,花蕾阔椭圆形,花萼5片浅裂,花瓣淡白色,花开直径约2.5厘米。
果扁圆形、圆球形或梨形均有,顶部短乳头状突起或圆浑,纵径3~5厘米,横径4~6厘米;成熟后淡黄色,果面粗糙,油胞大,明显凸起,果皮厚3~6毫米,果心实,瓢囊8~10瓣,果肉很少,黄白色,甚酸,兼有苦及麻舌味。
种子18~33粒,近圆形而稍长,或不规则的四面体,2或3面近于平坦,一面浑圆,长、宽均达15毫米,厚约12毫米。
开花期五一节左右,果实成熟期十一节后。
四、保护利用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和省厅要求,宜都市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了市域内野生宜昌橙的保护,达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一是于2014年8月组建了国家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在云台观群落生长点,由农业部门投资新建了“湖北省宜都市水井坪村野生宜昌橙原生境保护点”,新建了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添置了气温、降雨等气象变化自动记录和其它观测仪器,对宜昌橙生长点建立了铁丝网围栏,树立了警示标志标牌,落实了一名专门人员长年观察看护。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宜昌橙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在四个群落点分别召开了村民会议,发放了宣传资料,使村民们对宜昌橙的保护意识得到了加强,做到了不砍伐、不移挖、不买卖,保护其自然生长。
三是开展了种苗繁育工作。2018年采果后,开始了人工播种繁育工作,积极探索宜昌橙的适应性和利用价值。
上一篇:宜都市加强长江流域休闲垂钓管理
我也留言